培育“独角兽”
中国证券报:东软集团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动作频繁,在大健康领域出售部分股权基于什么考虑?
王勇峰:东软的业务布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营范围广、产品线丰富、板块跨度大,每个业务板块都具有较强的独立运营能力。近年来,我们一直在寻求商业模式的跨越、变革及业务转型。但仅靠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,需要借助外力,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。
引入战略投资者,能让子公司获得足够资金和资源,包括东软医疗、熙康、望海等,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实现快速发展,并与股东实现业务协同。比如,保险集团的加入,推动东软大健康产业发展,有助于健康与保险的业务融合。融资完成后的股权结构,也为这些公司独立走向资本市场提供了条件。
中国证券报:东软集团培育创新成长类公司发展情况如何?
王勇峰:东软培育的创新业务子公司各有特点。比如,东软医疗专注于高端影像设备的研发和制造,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,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。目前,东软医疗的产品已遍布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,为9000多家医疗机构、20000余家医院提供医疗设备与服务。
熙康作为东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志性品牌,融合了健康物联网、健康云平台和优质医疗资源。熙康拥有近40家线上云医院和20多家线下健康管理中心。我们的健康管理中心都具备诊疗资质。
东软望海加速从软件到互联网和大数据业务转型,尤其是在医院供应链管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,覆盖了30个城市,医院客户超过700家,供应商数量超过30000家。
东软睿驰专注于新能源汽车、高级驾驶、自动驾驶等领域,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、电池包等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随着战略投资者的增资和加入,东软医疗、熙康、东软望海、东软睿驰均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,2017年都取得了不俗成绩。目前东软医疗正在积极推动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。其他几家公司未来也会有各自融资、上市计划。
强化研发驱动
中国证券报:研发投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王勇峰:软件行业有一句话,“做软件就是做技术”,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保持业务发展的基础。近年来,公司加大面向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战略方向的投入力度,进一步提升组织级技术能力,持续推出基于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的知识资产,通过技术、平台、服务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,智能互联产品、平台产品与软件产品业务快速发展。
2017年,公司研发支出9.6亿元,同比增长9.1%,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.5%。目前公司拥有软件产品登记1253件,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1079件。不含东软医疗、熙康,东软集团的自主软件、产品和服务实现业务收入57.7亿元,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80.9%,同比增长10%,呈现持续增长态势,为其他核心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当前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加速。围绕各领域信息化建设、应用和服务等新的市场需求不断被激发,跨界与融合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新常态。为此,我们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和公司内涵式增长,紧跟行业发展趋势,聚焦主营业务的IP化与战略业务领域的下一代产品研发,加大投入力度,巩固并扩大优势。
中国证券报:近年来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呈现专业化、IP化、互联网化特点,未来如何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?
王勇峰:软件技术是我们的核心。随着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,东软正在将核心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结合,在大健康、大汽车、智慧城市等领域不断摸索创新,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核心竞争力。
未来,公司将通过更多的联盟合作、投资融资等开放式创新,构建良好的商业生态,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。